書評 《楊貴傳》:譜寫奮斗凱歌
來自: 發布時間:[2022/11/03] 已訪問:301
楊貴對于我來說曾經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的人生,他的貢獻,我幾乎一無所知。閱讀楊麗娟、張欣萍的新作《楊貴傳》(河南人民出版社),隨著兩位作者溫婉而細致的筆觸,我仿佛與她們一步步走進主人公的心靈世界,逐步去感悟,對于這樣一個曾經造福一方的縣委書記而言,到底是什么在支撐著他,終生為人民服務,為改變國家面貌而不懈奮斗,成為一個無愧于自己、無愧于蒼生的頂天立地的人,那就是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
我相信,作品所傳揚的楊貴的事跡,也必然激勵著人們向他學習和看齊,做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世界的人。
《楊貴傳》(上下卷) 楊麗娟 張欣萍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
ISBN 978-7-215-13093-7
定價:138.00元
作品以紀實方式描述楊貴同志90年的壯麗人生,為一位共產黨人的不平凡人生留下了可信的史傳。1960年7月楊貴出版《人民公社造山河》一書,在“沖天的干勁”一節中他寫道:“干勁是人們的靈魂,有了干勁,就能產生智慧,什么障礙都可以搞好,困難只能嚇住懦夫,在英雄的面前是無能為力的?!睏钯F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他的進取與奮斗精神。
楊貴與聞名世界的紅旗渠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他出身寒微,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當時年僅15歲。他曾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從26歲到林縣工作開始,他的一生便與林縣這片土地難以分離。從入黨那一天起,楊貴就抱定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決心,一生無論經歷多少坎坷,都始終忠誠于黨的事業,熱愛人民群眾,從來沒有私利。特別令人感慨的是,在那個缺糧食、缺機械、缺科技、缺資金的非常年代,作為一位年僅32歲的縣委書記,面對困難毫無退縮之心,而是以超出常人、超出他年齡的勇氣,毅然擔負起改變全縣人民貧困面貌,解除百姓缺水之困的責任,從而掀開了人生全新的篇章。紅旗渠的奇跡憑什么誕生在林縣?其產生到底留給了我們哪些精神遺產?這是我們閱讀《楊貴傳》亟須找到滿意答案的所在。
不過,楊貴帶領河南林縣人民創造奇跡的那個時代畢竟已經遠去了半個多世紀,歷經世事滄桑,火熱的歷史場景如何還原,人物的音容笑貌如何復現,特別是對于當時歷史條件下重大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背后的精神如何進行探尋,對作家構成了巨大的考驗。人的精神是時代的最好體現,也最能夠生動地延續歷史變遷的血脈。在共和國最為艱苦的歲月里,幾十萬英雄的林縣人民修起的紅旗渠,早已化成一種精神世世代代流傳人間。須知,要完成紅旗渠這一浩大工程,需要修建1520多公里的各種水渠,削平1250個山頭,打通200多個隧道,挖土石方1800多萬立方米,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紅旗渠的建設,從計劃的提出到勘察、設計、施工,當時擔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無疑是個靈魂式的人物,因此楊貴也有建設紅旗渠的“旗手”之稱。為了子孫后代的利益,為了修建紅旗渠,以楊貴為代表的縣委10年間帶領全縣人民團結協作,艱苦奮斗,憑借自身的智慧和不屈的精神,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凱歌,創造了罕見的人間奇跡。
好的紀實文學作品多來自精心的準備,如艱苦的踏訪,深入的研究,大量的積累,才能為筆下的文字打下牢靠的基礎。作家只有走進歷史和現實的一個個場域,情感、思想、靈魂受到觸動,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字。兩位作者多次深入歷史發生的現場,遍訪楊貴一生所經歷的每個地方,并對與主人公相關的大量人物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既從歷史的縱深中入手感悟時代大氛圍,也敏銳捕捉楊貴工作、生活中的那些珍貴的細節。
在落筆寫作的時候,盡最大可能地從史實中探尋真相,最大限度地接近主人公內心世界,比如將她們所接觸過的楊貴同志的珍貴日記、信件、談話記錄,以及他的重要調研報告、會議講話等,通過文學手法,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場景和形象。作品既寫出了楊貴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公仆情懷,也寫出了他的自豪、喜悅,既寫出他對人民群眾的親切熱情、異于常人的堅定信念,也寫出了他講真話、做實事,以及深埋于骨子里的寬容大度。在作者的筆下,楊貴既是一個與生俱來與父老鄉親血脈相通的人,也是一個敢異想天開又能找到“登天云梯”的人,更是一個不搞特殊、連一碗小米干飯也不多吃多占的人,這是他一生不管在任何階段、任何時期始終不變的鮮明個人特征。
作品希望把一個真實而豐滿的楊貴形象呈現給讀者,作者通過對楊貴相關事跡的大量探訪、調查、鉆研,揭示他有著常人的喜怒哀樂、兒女情長,重要的是寫出了楊貴親民愛民、求真務實、組織群眾、敢想敢干、嚴以律己的品格,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按科學規律辦事。他始終不忘走群眾路線,他主張,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跟群眾在一起心里踏實,行動有力量。作品以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在楊貴90年的漫長歲月中,那些成長、挫折、進步中的抗爭、溫情和堅守,而楊貴作為一名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執著擔當,始終是流淌在作品中的鮮明旋律。紅旗渠的建成使林縣人民直接感受到了什么是獲得感和幸福感,從楊貴等一大批黨員干部身上看到:只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才能干成這樣驚天動地的大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永不過時,永不能丟,這是支撐中華民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這也是弘揚紅旗渠精神在今天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原因。